穿衣服的兔子什么电影?
《兔侠传奇》。 一部2011年的3D动画电影,由 北京电影学院、天津北方电影集团联合制作,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孙立军执导,范伟、闫妮、张丰毅、濮存昕、张一山主演配音。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信守并履行承诺的中华美德故事,"兔侠"形象取自于从明代至今,京津地区中秋时节常见的儿童玩偶"兔儿爷",具有很强的中国味道。
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有没有卖兔子肉的?
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有卖兔子肉的,不但有兔子肉,还有牛肉,羊肉,鸡肉,各种鲜鱼,和冷冻鸡鸭鹅,各种鲜活鱼虾,品种重多,兔子肉是其中一类,兔子肉很好吃,高蛋白含量很高,脂肪含量很少,常吃对身体很有益,而且他的肉质很细滑,非常好吃。
请问为什么北京人把兔子叫做“兔爷”?
兔爷是北京老传统玩具,老舍先生在《四世同堂》中这样描写:“脸蛋上没有胭脂,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,红的,上了油;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;这样,小兔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,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。它的上身穿着朱红的袍,从腰以下是翠绿的叶与粉红的花,每一个叶折与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鲜明而匀调的彩色,使绿叶红花都闪闪欲动。” 而它最早出现在明末,用来祭月的,明人纪坤(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)的《花王阁剩稿》:“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,衣冠踞坐如人状,儿女祀而拜之。” 明《北京岁华记》载:“市中以黄土博成,曰兔儿爷,着花袍,高有二三尺者。” 兔爷形象来源于月中的玉兔却又不同,有这么一个传说: 当时北京流行瘟疫,玉兔下来治病,可是因为一身白,谁都不让进,她只好去庙里借神像的盔甲打扮成男子去挨家挨户治病,为了赶时间,她换乘了好多中动物,狮子老虎什么的,当最后人们看到她返回月宫,才恍然大悟,为了感谢玉兔,就在每年中秋以兔爷像来祭祀。 清末徐柯在《清稗类钞•时令类》中说:“中秋日,京师以泥塑兔神,兔面人身,面贴金泥,身施彩绘,巨者高三四尺,值近万钱。贵家巨室多购归,以香花饼果供养之,禁中亦然。” 但由于“男不祭月,女不祭灶”的风俗,小孩子经常在傍边模仿母亲祭祀的样子,兔爷就慢慢交给小孩子祭祀了,再后来就演变成儿童玩具,并产生了好多能活动的形象。 例如在《春明采风志》就曾记载记载:“其制空腔,活安上唇,中系以线。下扯其线,则唇乱捣。” 在北京还有一种俗称“叭哒嘴”的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。